聯系人:劉小姐,李小姐,王小姐
Tel:010-62000662,62051209
Fax:010-82036512
Mobile:13701081790
Email:bjqingda@126.com
Web:www.tsingtek.com
QQ:453189731
微信:13701081790
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(qū)花園東路32號花園公寓A402室三星放棄擴產OLED電視面板線背后真相是什么
三星放棄擴產OLED電視面板線背后真相是什么
業(yè)界紛紛傳言,三星“放棄擴產OLED電視面板生產線及研發(fā)”,在此傳言的基礎上,業(yè)界又傳出大陸國產彩電企業(yè)將拋棄三星,轉向與LGD在OLED電視領域的結盟,業(yè)界專家卻稱三星不可能放棄OLED電視面板研發(fā)。三星是否放棄 OLED電視面板生產和研發(fā),一時眾說紛紜。受傳言的影響,三星也站出來對這一信息予以否認。那么三星放棄擴產OLED電視面板產線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?
三星放棄OLED電視面板產線的技術因素分析
目前,大尺寸OLED顯示面板的兩種技術路線一時難分優(yōu)劣,一種是“LTPS(低溫多晶硅)背板+RGB(紅綠藍)OLED”的技術。目前,三星利用這一技術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上取得成功,并在全球OLED手機屏上處于壟斷地位。這也是三星到目前為止**堅持在大尺寸OLED上采用LTPS技術路線的原因。另一種是“Oxide(氧化物)背板+白光OLED”的技術,主要以LGDisplay企業(yè)為首的研發(fā)陣營。目前,這一技術在大尺寸OLED 電視面板上良率提升很快,為市場上的OLED電視售價下降帶來可能,并且LGD開始大張旗鼓地推廣OLED電視。
由于三星在OLED顯示面板領域的研發(fā),一直堅持“LTPS背板+RGBOLED”的技術路線,雖在中小尺寸領域取得巨大成功,但在大尺寸OLED顯示面板研發(fā)上一直難以突破技術瓶頸,導致產線良率低,成本居高不下,研發(fā)方面一直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。
據專業(yè)人士介紹,RGBOLED技術是把紅、綠、藍有機發(fā)光體在玻璃面板上水平蒸鍍,由于在蒸鍍時必須要使用面罩,在做大面板時因為重力會造成面罩下沉及混色等問題,因此不適合實現大屏幕和高分辨率。
另外,到目前為止OLED*大的問題是藍色OLED物質的壽命短。為了修復藍色OLED的缺陷,可以稍微多蒸鍍一點藍色OLED物質,但導致的結果是RGB構造中的色彩歪曲現象。
以LGD主導的“Oxide(氧化物)背板+白光OLED”的技術(也稱WRGB技術),則是把紅、綠、藍有機發(fā)光體在玻璃面板上垂直蒸鍍,使二極管整體發(fā)白光通過色彩提純技術來表現色彩信息的方式。此方式在蒸鍍有機物時由于不使用金屬面罩,所以不管面板的大小如何都可以均勻的蒸鍍有機物,生產性很高,是適合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及呈現高清晰度的技術。并且WRGB技術是通過垂直蒸鍍紅、藍、綠色OLED進行色彩提升的構造,所以藍色OLED的壽命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。
經過比較,WRGBOLED的優(yōu)勢逐漸顯現。資料顯示,初期為了找到更優(yōu)良的技術,LG同時研究了RGB和WRGBOLED兩種方式。在2010年分別用RGB和WRGB做出15英寸產品并反復比較,研究的結果是確認了WRGBOLED的優(yōu)良性,從此集中研究WRGBOLED至今。
而三星放棄對RGBOLED技術開發(fā)的傳聞,三星方面并未對此正面回應,僅表示今年OLED電視市場相比去年將萎縮,而UHDTV市場將擴容。但在業(yè)內人士看來,三星放棄RGBOLED技術并不是沒有可能性,從技術層面可見一斑,引起這場戰(zhàn)爭的因素并非市場,而是技術。
三星放棄擴產OLED電視面板的市場因素分析
眾所周知,OLED電視面板一直是平板顯示產業(yè)界所要進取的目標之一,而韓企的三星在中小尺寸OLED顯示面板市場攫取了巨大的利潤,并在研發(fā) OLED電視面板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,但由于技術問題,一直在良率、成本等方面難以得以突破,遲遲沒有量產的產線投產,但液晶顯示技術的發(fā)展卻日新月異,特別是UHD顯示技術及市場容量的發(fā)展和LGD在大尺寸OLED顯示面板領域的突破,急于尋求出路的三星,此次傳出放棄擴產OLED電視面板產線也在情理之中。
三星暫緩OLED電視面板擴產計劃,不排除三星更換大尺寸OLED面板技術路線的可能性。但對于三星放棄建OLED電視面板廠計劃的傳聞,三星(中國)相關人士表示,三星沒有這一計劃(指放棄建OLED電視面板廠)。據DisplaySearch分析師吳榮兵分析,三星只是暫停今年新增OLED產能的計劃,沒有放棄(未來擴產),這有可能被外界誤讀。三星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上盈利不錯。原計劃今年對一條8代液晶面板線進行產能改造,將非晶硅改為 OLED,生產大尺寸OLED面板,支持OLED電視業(yè)務。三星暫停這一計劃,意味著目前還有技術挑戰(zhàn)。
在OLED電視面板研發(fā)方面,群智咨詢李亞琴也認為,外界的解讀不準確。三星在8.5代線上,每月還有1萬片OLED面板的產能,產品應用于三星的 AMOLED電視,這個產量和技術試驗不會停止。李亞琴也提醒,三星暫停OLED電視屏擴產計劃,意味著OLED電視的市場化進程低于預期。
LGDisplay全球推廣總裁崔東元在今年4月表示,LGD的OLED面板良率已提升至七成,今年下半年**條生產線將投產。而三星面對著LGD 競爭對手在大尺寸OLED顯示面板的突破,已經對自身研發(fā)的RGBOLED技術產生了質疑,在良率低,高成本下,繼續(xù)擴產將冒巨大的市場風險,放棄 OLED擴產暫時轉向UHD市場也有充分的理由。
不過對于三星放棄OLED擴產的傳聞,讓三星供應鏈廠商受到重挫。美國OLED材料供應商UniversalDisplay股價聞訊重挫。因電視價格戰(zhàn)競爭激烈,三星新一代OLED電視面板生產效率此時又難以提升,使得三星打了退堂鼓。其實,三星去年于美國首度推出OLED電視時,就已因為定價每臺高達14700美元而吃足了苦頭。
在大尺寸顯示面板領域,無論是液晶顯示技術還是OLED顯示技術,在電視、顯示器等大尺寸領域的競爭十分激烈,三星在大尺寸OLED顯示面板領域的研發(fā)遇阻,競爭對手LGD又虎視眈眈,市場不會等人。目前,三星和LGD在OLED電視領域爭奪的對象就是大陸的眾多品牌電視廠商,兩者在這一輪的比拼中,特別是三星放棄OLED電視面板產線的傳聞,讓國產品牌電視廠商開始傾向于LGD。
國內品牌電視廠商受LGD面板技術支持,紛紛在市場上試水OLED產品。據了解,目前創(chuàng)維、康佳、長虹等整機企業(yè)的OLED電視均來自LGD的 WRGBOLED技術。LGD生產的OLED面板除了供給LG,還供給創(chuàng)維、康佳、長虹等國內整機廠使用。其中創(chuàng)維及康佳將兼顧曲面及直面兩款OLED電視,其余企業(yè)則重點放在曲面OLED電視上。
據創(chuàng)維彩電事業(yè)本部總裁劉棠枝介紹,創(chuàng)維OLED電視均采用LGD的面板,原因之一就是三星32英寸以上大屏OLED面板尚未量產,因此無法滿足創(chuàng)維OLED電視批量上市的需求。創(chuàng)維集團總裁楊東文對于未采用三星OLED面板的原因表述的更為直接:技術不成熟,太貴。
此外,在市場方面,中國五大主流彩電企業(yè)均表示將批量上市OLED電視,LG方面稱期待在全球平板電視市場占據**的中國本土電視廠商跟LGD合作,主導作為下一代電視的OLED電視市場;三星方面的姿態(tài)則略顯冷淡,并表示OLED電視可能需要3-4年,甚至5年的時間才能被大規(guī)模接受和采用。
所以三星將暫停擴展OLED產線,轉攻LEDUHDTV市場。
目前,OLED電視市場的“決斗”依然在進行中。
三星放棄擴產OLED電視面板線背后真相是什么 OLED電視面板產能難以上量成三星放棄的關鍵誘因
不可否認,OLED作為今年以來迅速躥紅的新一代顯示技術,在顯示密度、可視角度、輕薄程度上都優(yōu)于當前主流的液晶顯示技術,然而其制作工藝復雜,市場化程度低以及價格優(yōu)勢不明顯等因素使得OLED電視上不了量,仍處于觀望期。
目前,上游面板企業(yè)能夠生產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的僅有三星和LGD兩家,雖然三星已經否認放棄擴產OLED電視面板生產線的傳言,但也暴露出了 OLED上游產業(yè)鏈發(fā)展不均衡的現狀。據悉,OLED是行業(yè)共同關注的未來顯示技術方向,目前來看受制于一些關鍵技術、成本及良品率偏低等因素影響,面板規(guī)模性應用及大尺寸產業(yè)化尚有較長一段進程。
據奧維咨詢統計,目前只有LGD向中國供應大尺寸OLED面板,但整體供應規(guī)模較小,預計未來供應量將達到6-8萬片。未來2-3年將呈現OLED技術與當前主流TFT-LCD技術并行狀態(tài),短期內OLED還無法替代液晶電視。
對于三星放棄OLED面板生產的傳言,相關人士指出,就OLED的技術而言,三星在行業(yè)中是***的。盡管三星沒有量產大尺寸的電視面板,但它在手機的OLED屏上仍然是出貨量*大的廠商。
另據了解,OLED電視仍處于起步階段,OLED是一項繁瑣的技術,這些電視都基本還處于原型階段。不過,即使不是,擴大生產仍然是巨大的挑戰(zhàn)。你不能幾天之內就建立一個OLED電視生產線。這需要時間和資本打造模具和機器,這將付出巨大成本。這些廠家不能冒險深陷債務危機而加速OLED生產。當企業(yè)變得過于樂觀,建立新工廠,他們的金融風險就將增加。
結論:OLED電視普及仍待時日
雖然有機發(fā)光二極管(OLED),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被業(yè)界公認為下一代顯示技術,并被其彎曲的外形和超薄的機身吸引,并感嘆OLED技術的新奇,但超高的價格讓人望而卻步。
目前,廣為人知的OLED電視產品即以LGD為代表的家電企業(yè)推出的。雖然OLED是未來的顯示趨勢,但顯而易見其價格是導致OLED電視難以普及的因素之一。以55英寸電視為例,目前LG55英寸OLED電視在京東商城售價為29999元,而同尺寸的海信、創(chuàng)維、TCL等主流國產品牌的LED電視在京東商城價格為4500-5000元不等,OLED的價格大約是國產LED電視的6倍左右,這勢必會直接影響消費者對OLED電視的選購,也自然成為 OLED電視推廣的**大障礙。
良品率是衡量面板生產線成熟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,雖然掌握OLED面板話語權的LGD高管近期透露,OLED面板良品率現在已經接近70%,但業(yè)內對這一數字不無質疑,認為一年前該數字還僅僅是百分之十幾,一年之間提高到70%,除非是期間攻克了較大的技術難關,但LGD并未給出較為詳細地消息。良品率偏低直接導致OLED電視成本居高不下,終端消費市場自然水漲船高,大多數消費者依然無法接受高價格。
另一個就是OLED電視的壽命問題,采用在手機顯示屏中的OLED可以維持5千至1萬個小時,而OLED電視必須至少維持3萬至5萬個小時。此外,在剛剛使用OLED電視機時,圖像質量應該不成問題,關鍵在于高水平的圖像質量能維持多久。諸如此類的技術難題尚需攻克,OLED才能有質的飛躍。
隨著索尼與松下宣布退出OLED的研發(fā),OLED陣營的圈子又瘦身了,索尼和松下的退出并不意味著其不看好OLED的未來,而是因為OLED技術難度太高,相關技術的研發(fā)需要投入太多成本,這對于電視業(yè)務一直萎靡不振的日企來說無疑是難以承擔的。沒有眾多企業(yè)的集思廣益,單靠一兩家企業(yè)帶動,想在推廣上取得突破性進展,其難度可想而知。不過令人欣慰的是,未來中國企業(yè)在OLED領域絕不遜色,京東方5.5代OLED面板線即將量產,華星光電的 OLED線也在積極探索。
不過,韓企三星、LGD在OLED電視方面所走的研發(fā)之路,給中國本土面板企業(yè)具有一定的導向性,可以讓本土面板企業(yè)在研發(fā)OLED電視領域少走很多彎路。這正如華星光電AMOLED開發(fā)部科長曾志遠所下的推斷:雖不排除三星在大尺寸OLED上轉向白光OLED的技術路線。但三星很早就簽訂了 Oxide技術的**授權,且這方面的研發(fā)也不少。如果三星“轉向”,將使中國企業(yè)對OLED的技術路線看得更清晰——大尺寸用氧化物技術,中小尺寸用低溫多晶硅技術。